查看原文
其他

城读│为什么肯尼亚卡伦津人是世界上最好的长跑者?

Epstein and npr 城读 2022-07-13

262


为什么肯尼亚卡伦津人是世界上最好的长跑者?


为什么世界上(马拉松)跑得最快的女人科斯盖(Brigid Kosgei)和男人基普乔格(Eliud Kipchoge)都来自肯尼亚?大卫•爱普斯坦从基因角度解谜。

David Epstein, 2013. The Sports Gene:Inside the Science of Extraordinary Athletic Performance, Current Hardcover.
[美] 大卫·爱普斯坦,2019, 运动基因: 非凡竞技能力背后的科学,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陈钢等译.
Source: https://www.npr.org/sections/parallels/2013/11/01/241895965/how-one-kenyan-tribe-produces-the-worlds-best-runners.

 

世界上(马拉松)跑的最快的女人和男人(分别是科斯盖[Brigid Kosgei]和基普乔格[Eliud Kipchoge])均来自于肯尼亚。另,在今年刚刚过去不久的柏林马拉松赛,肯尼亚人威尔逊·基普桑(Wilson Kipsang)又以2小时3分23秒的成绩夺冠,平均成绩为每英里4分42秒。同样引人注目的是,在这场国际比拼中,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名的好成绩也均被他的肯尼亚同胞包揽。女生组方面,肯尼亚人分别位列第一、第二和第四。

图为科斯盖(Brigid Kosgei)和基普乔格(Eliud Kipchoge)
 
我们也许不禁惊叹肯尼亚人的确是非常出色的长跑者,但真的是这样吗?如果进一步追踪会发现,这些选手其实都来自于肯尼亚的一个少数民族部落——卡伦津。

再来一组数据对比,美国历史上共有17位长跑者的成绩跑到了2小时10分钟,而仅在2011年10月这一个月的时间里,32名卡伦津运动员就突破了这个记录。
 
卡伦津部落只有大约490万人,占肯尼亚总人口的12%。而全国超过四分之三的顶尖跑步运动员都诞生在这个族群。可以说卡伦津人已经成为众多世界级大赛上当之无愧的长跑王者。那么为什么他们能在世界长跑记录中做到一枝独秀呢?


上述数据和疑问均出自于大卫·爱普斯坦(David Epstein)的名作《运动基因:非凡竞技能力背后的科学》。爱普斯坦曾是一名运动健将,现为资深作家,专攻体育新闻及相关的科学问题。在《运动基因》中他尝试回答一个由来已久却始终争论不休的问题,即对于体育运动而言,“先天天赋”与“后天训练”这两类因素到底如何发挥作用,并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是否有先天基因差异的因素?
 

出色的跑者与特别的遗传天赋

已有的研究从卡伦津人的饮食习惯、生活地区的海拔高度、社会经济等各个因素考察了他们为什么能在长跑方面表现如此优异。但事实证明,这些都不足以解释为什么只有这一个特定部落?于是,爱普斯坦基于现代遗传学的研究成果,大胆提出是否真的存在“运动基因”?即卡伦津人是否有特别的遗传天赋,可以使得他们更有机会成为优秀跑者。

哥本哈根肌肉研究中心一开始倾向于把原因归结到后天训练的提升中,先天条件只是辅助。他们曾假设卡伦津人腿部的慢缩肌纤维所占比例可能较高;且具有更高水平的有氧能力,即最大摄氧量,可以帮助他们在耐力训练中快速提升。在研究的样本上,科学家们选择了来自卡伦津和欧洲的男孩,既包括两个地域精英跑者的对比,也兼顾了卡伦津男孩的城乡差异对比。但结果发现,这两个假设均不成立。
 
但意外的结果也促使人们不断发现,卡伦津人确实具有先天的生物学优势:体型,尤其是纤细的脚踝和小腿。这对跑步来说非常重要。在跑步中,腿的运作原理类似于钟摆,钟摆末端越重,摆动所耗能量就越多。对于跑者来说,处于四肢远端的重量叫作“末端重量”,脚踝重量每增加45克,跑步时的耗氧量就会增加1%。腿越长、小腿越细,跑步效率越高。“跑步效率”用来衡量跑步者在既定步速下的耗氧量。如果以它来辅助理解的话,优秀的跑者的能量利用率更高,在摄氧量使用率相同(花费同等力气)情况下,优秀跑者可以跑更多更快的步速。卡伦津人兼具小腿和脚踝优势,2012年一篇报告显示肯尼亚跑者的跟腱比相同身高的普通白人长出6.9厘米。并且丹麦科学家测量结果还表示,卡伦津人的小腿比丹麦人平均轻500克左右,每公里能少消耗约8%的能量。


轻盈的小腿并不是肯尼亚运动员的专利,厄立特里亚跑步者,半程马拉松世界纪录保持者泽尔塞纳伊·塔德塞(Zersenay Tadese)也有相当细的小腿。不过卡伦津人还有另外一个独特的体型,他们普遍身形修长——臀部偏窄,四肢颀长,典型的“尼罗特”身型。后续一些研究数据也证明了他们有基因优势这一点。


基因不是唯一要素

基因优势所带来的遗传天赋确实非常重要,但显然它不是决定运动能力的唯一要素,营养条件、生活环境、文化观念等诸多因素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南苏丹人同样有着颀长的“尼罗特”身型却因国家长期动乱,而无法走出国门施展才华。此前的英国、芬兰和美国等长跑大国在和平年代越来越富裕,肥胖群体增多,也有越来越多的其他体育项目供国民选择,长跑文化却逐渐消失。而先天条件优厚的卡伦津人其实也是异军突起,在1980年时,长跑成绩还非常惨淡,因为其传统观念认为长跑训练会导致男子失去生殖能力,直到90年代这种观念才慢慢改变。与此同时,国内政策和国际环境也在鼓励长跑天赋者走出国门,一展身手。

除了这些以外,卡伦津运动员们在后天的个人训练上也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来开发自身的先天优势。约翰·曼纳斯(John Manners)长期报道非洲跑步运动员的事迹,他12岁时也在卡伦津住过一段时间。他回忆起卡伦津的朋友们的胳膊和腿上都有伤疤,是被滚烫的煤块烫伤的,而这也是他们少年起就必须经历的成人仪式:学会忍受痛苦,同时锻炼心理韧性。
 
卡伦津少年埃利·基普乔盖(Elly Kipgogei)在15岁时几乎裸身爬过带刺的荨麻隧道,必须坚忍疼痛。然而这只是热身,后面还要忍受割礼的痛苦。这些过程你只能学会忍受和坚持,毫不退缩,否则你就会被周边人贴上懦弱的标签。曼纳斯说卡伦津人将割礼看作一项伟大的训练,希望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忍受痛苦,也能学会顶住社会的巨大压力,在成长过程中,习得毅力。跑步也是如此,只有“穿越痛苦”才能通达成功。越来越现代化的卡伦津人逐渐抛弃了割礼这一陋俗,但对于毅力和坚持的力量,他们仍深信不疑。

对于这一点,引用书中的一句话来总结最合适不过:“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人们能坐着就不站着,能打电子游戏就不出去运动,能开车接送就不让孩子步行上学。只有那些生活在困苦中的贫苦人和食不果腹的人,才有毅力蜕变成顶尖的长跑者。”

最后,作者再次强调出色的运动员单靠训练远远不够,寻找适合个人天赋的努力方向是获得最佳表现的关键。不要迷恋“10 000小时定律”,它过分强调了大量“刻意练习”的重要性。要想成为顶级高手的前提应该是身体拥有足够潜能,再配合训练进行挖掘。但反过来,同样要警惕的是,随着基因科技和产业的发展,出现了很多鼓吹“天赋基因“的乱象,我们也切不可相信从基因可以获得全部答案。运动优势不取决于单个基因,而可能是数千个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人类只能维持随机模式,拥有完美基因组合的人少之又少。这样看来,尽量找准自身的定位,配合恰当的外部环境和刻苦训练,可能才是更为普适的通道。



 

城读相关阅读:

31.城读│慢跑是怎样成为一种习惯的?

38.城读│苏珊· 桑塔格:是什么让我感到强大?

50.城读│ 公园让城里人更健康

68.城读│城市如何影响传染病的传播?

86.备赛中的城市:2016年夏季奥运会与残奥会前夕的里约热内卢

93.城读│ 步行城市的30个好处

107.城读│我最喜欢的跑步书《雨中的3分58秒》

113.城读│村上春树:跑步的小说家和翻译家

124.城读│长跑与马拉松怎样成为了日本的国民运动?

139.城读│如何在不断分心的世界里深度工作?

140. 城读│为什么要运动?为锻炼和塑造大脑而运动

144. 城读│人人都能学好数理化(即使你自认没有数理化天分考试总是不及格),如果你学会如何学习

156. 城读│大脑显微解剖证据显示根本没有男性大脑和女性大脑,大脑是双性的

(点击文章标题,或进入公众号回复标题前的数字获取文章 )

城读 城市阅读的记录

 

微信公共订阅账号“城读”,每周推送城市阅读笔记

关注我们,请搜索账号 CityReads

或长按上方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